用户 | 找小说

出没风波里TXT下载/叶永烈 泽东,张纪恩,陈云/免费全文下载

时间:2018-06-15 07:20 /历史军事 / 编辑:李辰
小说主人公是张纪恩,泽东,田家英的小说叫做《出没风波里》,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叶永烈最新写的一本未来世界、都市情缘、特工类小说,文中的爱情故事凄美而纯洁,文笔极佳,实力推荐。小说精彩段落试读:郑超麟这样谈及自己由中共淮员转为托派分子的思想过程:“我个人也是自始反对中国共产

出没风波里

推荐指数:10分

需要阅读:约2天读完

连载情况: 已完结

《出没风波里》在线阅读

《出没风波里》第20篇

郑超麟这样谈及自己由中共员转为托派分子的思想过程:“我个人也是自始反对中国共产加入国民的;在‘五大’期间,我同尹宽闲谈时批评了当时联‘国民左派’的政策,尹宽把我的话写入他的文章发表于来中央在上海出版的内部刊物;在上海,我在《布尔塞维克》第一期上写了文章,断言革命已经失败了……当时我完全不知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革命问题发表了什么言论。我接受托洛茨基主义是有思想基础的。”

也就是说,来他读了托洛茨基的文章,与其说一拍即,倒不如说他原先就与千里之外的托洛茨基不谋而。这里提及的尹宽,在20世纪20年代曾历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上海区委书记、安徽临时省委书记、广东省委宣传部来与郑超麟一样成为中国托派骨

郑超麟忆及自己是怎样读到托洛茨基文章的。那是1929年他出狱不久,“一天,尹宽跑了来,拿出几篇油印的文章给我看,说是托洛茨基写的,关于中国革命问题的。他说,有个青年同志名王平一,山东人,他在山东工作时认识的,不久之从莫斯科回来,找到了他,拿这些文章给他看。他看了,现在拿给我们看……当时,陈独秀住在老靶子路(今名武路),在北四川路西边,离我们很远,但他几乎每来看我们。去彭汪家(即彭述之、汪泽楷家)时多,来我们家较少。托洛茨基文章,是尹宽拿到彭汪家去的,陈独秀也看到了。”

来,他们把托洛茨基的文章,铅印一本集子,“名为《中国革命问题》,陈独秀拿出印刷费,由王平一等人去排印的”。他们花了几个星期,讨论托洛茨基的文章。“这几个星期的思想斗争,是一件大事。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大事,对于我们陈独秀派和陈独秀本人来说也是大事。”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的创建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由于他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犯了严重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1927年在的“八七会议”上,撤销了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和他的支持者形成“陈独秀派”。

郑超麟叙述了从陈独秀派到托洛茨基派的过程:“从‘八七会议’起,中国共产内已经形成‘陈独秀派’了。我们有形地和无形地同‘八七会议’的中央和‘六大’的中央作斗争,但所争的都是一些琐的问题。我觉到双方分歧不是这些琐问题,但我说不出系统的意见。我们斗争,但说不出究竟为什么而斗争。来,看了托洛茨基关于中国问题的文章以,经过短时期的思考和讨论,我们恍然大悟了:原来我们陈独秀派是同苏联的托洛茨基派以及国际的托洛茨基派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我们陈独秀派,经过一段时间自己思考和互相辩难之,就毫不保留地接受托洛茨基的主张了——不仅对于中国革命问题的主张,而且对于世界革命问题的主张,包苏联问题在内。陈独秀本人最也接受了托洛茨基的主张,虽然不是完全没有保留的。”

就在此时——1929年6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二中全会,锐地觉察到托派在中国的活,在决议中指出托派“近已侵入中共内”,“必须坚决地予以制裁”。

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和组织部周恩来,一起到陈独秀家行规劝。8月18,共产国际代表又和中共中央代表一起规劝陈独秀。陈独秀运用自己过去的影响,于9月下旬组织小派别反对中共中央。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直属支部事会上,作了《托洛茨基反对派在中国发生的原因及其途》的报告。

由于陈独秀坚持托派立场,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9年11月15通过决议,开除陈独秀的籍。郑超麟说:“我未曾被开除,还在支部会议上抗议开除陈独秀,以我也被开除了。听说开除我的决议发表在《旗》报上,但我未见。”

陈独秀在被开除的一个月——12月15和刘仁静、彭述之等八十一人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郑超麟也是签名者之一。从此,他与中国共产彻底决裂,完全站到陈独秀的阵营之中,成为中国托派的一员将。

郑超麟这么回忆:“1927年下半年以逐渐离开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的路线,1929年即完全转入托洛茨基主义立场……”

我本以为,托派就是托派罢了。通过郑超麟的叙述,方知中国托派内部有着错综复杂的派系之争。

原来,在中国托派之中,存在过“正统派”与“非正统派”之纷争。所谓“正统派”,以史唐为首。史唐在苏联留学期间,就跟苏联托派取得直接联系,并在1927年十月革命节参加了苏联托派的反斯大林游行。不久,他被遣回国,于1928年初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个托派小组,出版机关报《我们的话》,称“我们的话派”。他们因为与苏联托派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自视“正统”。

陈独秀派从中共中分裂出来,曾要加入“我们的话派”。但“正统派”以为陈独秀乃“老机会主义”,只不过是“投机”来了,故加以拒绝。于是,陈独秀派不能成“正统”,自成一派,出版机关报《无产者》,称“无产者派”。郑超麟属于这一派。他说:“《无产者》报名是我提出的,封面上的法文字是我写的,印刷、校对是我担任的。”

在“正统派”中,刘仁静是一大头目。他在1929年从莫斯科回中国时,特地到土耳其君士坦丁堡会见托洛茨基。回国,带来托洛茨基起草的关于中国托派的纲领。刘仁静不同意“我们的话派”拒“陈独秀派”于托派门外的做法,于是又自成一派,出版机关报《十月》,称“十月派”。

此外,还有一托派组织,出版机关报《战斗》,称“战斗派”。

这四个托派组织,到了1931年,成员大致如下:“我们的话派”一百二十人;“陈独秀派”一百人;“十月派”五十人;“战斗派”三十人。四派总共三百多人。

“陈独秀派”被逐出共产,到了托派中却又被视为“非正统”!可是他们又反过来瞧不起“正统派”,以为“那些从莫斯科新回国的学生没有革命经验,我们才有革命经验”。论资历,那些“正统”的青年托派当然无法跟陈独秀相比。

托洛茨基来信了。据郑超麟回忆,信的大意是:“我看到了你们各派的主张,认为并没有什么原则上的分歧,那么为什么要分成几个组织呢?”

于是,中国托派的四个组织,终于酝酿“大联”。经过多次的谈判以至争吵,在1931年5月1至5月3总算召开了“统一大会”,选举七名中央委员,郑超麟当选了。陈独秀为总书记,郑超麟为宣传部。统一的中国托派组织,称“中国共产左派反对派”(又称“列宁主义者左翼反对派”、“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派”)。

郑超麟一跃成为托派中央委员兼宣传部,而彭述之仅为候补委员,尹宽连大会代表都未当上。郑超麟说及其中的原因,回忆:“一次在彭述之家里,陈独秀评论部,曾说:‘郑超麟这个人没有领袖。’他这话隐着另一种意思,即说别的人积极努,也是想当领袖的。尹宽骗式,听出了这个意思,回答说:‘郑超麟不是没有领袖,而是对革命不负责任。’那谈话,我不在场,是尹宽事到我家里来,告诉我的。我不积极,不努,究竟是没有‘领袖’,还是对革命不负责任——直至今天我自己也还不清楚。陈独秀不愿在统一的组织中再同彭述之作,因之不愿彭述之当选为大会代表。但在原陈独秀派中倒有不少的人拥护彭述之,这些人同时也反对尹宽。不让彭述之当代表,就不能让尹宽当代表。代表选举是陈独秀和何资布置的。他们把我这个一向退的、‘没有领袖的’或‘对革命不负责任的’人拉出来当代表,也就是准备(让)我加入统一组织的领导机关。”

托派们花费了莫大的气统一了组织,好不容易选出了中央委员,正准备跟中国共产较量一番。不料,在统一大会开过还不到三个星期,国民一举逮捕了七名托派中央委员中的五名,还逮捕了一批托派骨。在国民看来,托派也是共产,同样要加以消灭。总书记陈独秀虽然幸免,想重整托派旗鼓,但到了1932年也被国民逮捕,关押在南京。

郑超麟是在上海租界被捕的,被引渡到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他被国民法院判处十五年徒刑。1931年11月,押往上海漕河泾模范监狱。虽然“模范监狱”名声好,其实如同地狱。与郑超麟同时被捕的托派中央委员陈亦谋、候补委员宋敬修,先于国民监狱。“尹宽生了一场大病,眼见就要的,监狱当局才许可他保外就医。”

1935年,刘仁静在北平被捕,押往南京。郑超麟回忆说:“刘仁静立即投降,未曾判刑,去反省院反省半年。……我关在南京军人监狱时,那里有个印刷厂,反省院的刊物也在那里印刷。我有机会看到一两期刊物,其中有犯人写的文章。我看了刘仁静的文章,也看了彭康的文章,都觉得很可耻。”

1937年七七事爆发,全面抗战开始了。国民迫于形,释放一部分政治犯。共产犯人获释,托派犯人也获释。8月,陈独秀、郑超麟获释……

在郑超麟先生的卧室墙上,我看见挂着发黄的“全家福”——妻子穿短袖旗袍,儿子约莫六岁,穿西装。我问及他们家情况。

他告诉我,妻子刘静贞,结婚多年未育,直到他1937年出狱,妻子才怀。1938年生下儿子,取名郑弗来。弗来是法语中“自由”的谐音,用以纪念他出狱,获得自由。出狱,他在上海一边继续参加托派活,一边靠译文为生。他懂英法德俄四国外语,还懂世界语,他当时翻译了许多国外小说,以稿费维持全家生活。

郑超麟先生拿出一部厚厚的小说给我看,那是俄国梅勒支可夫斯基著的《诸神复活》,署“绮纹译”。他说:“绮纹,是我的笔名。”这部译著,有五十多万字,于194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他手头保存的,是台湾中华书局1964年重印本,皮精装。

他还告诉我:“当时,我曾把自己的译著给傅雷,傅雷也把《约翰·克利斯朵夫》给我。”

1945年,郑超麟蒙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他的独生子郑弗来因患肺病去世了,才七岁!

郑超麟曾这么说及:

“我1937年出狱第二年生的弗来,自成胎至亡都在战争期间,暮震怀,生产,哺线又是当我们逃难在乡下的时候,以此营养不良,时常发热,最发现了肺病。他于《自序》写成之三个星期。一个聪明可的孩子!我一生未曾受过如此重大打击。”

1948年夏天,彭述之在上海举行他那一派托派的“建大会”。陈独秀已于1942年于四川江津。郑超麟没有参加彭述之一派的大会。

解放,1952年12月22,郑超麟作为托派骨分子被捕,关押于上海。“一个人独处一个间。”1972年9月28获释,往上海南汇周浦镇附近某劳改工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郑超麟于1979年6月5恢复公民权,离开劳改工厂,迁入新居(也就是我采访他时所住的两居室),并成为上海市政协委员。

虽说郑超麟恢复了公民权,而且成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但是他毕竟份特殊,所以他的活受到限制……

在监狱关押期间,由于当年曾与他一起留法的周恩来的关照,他的生活得到照顾。他不做劳役,可以看书、写作。监狱供应他笔、纸。郑超麟先生告诉我:“在狱中,我写了一百多万字的手稿,其中有三卷政治著作,四本音韵学著作,八卷诗词,一部德国篇小说译稿,四部中、短篇小说译稿,若学术著作译稿。这些手稿都经誊清,可以直接付印的。可惜,在‘文化大革命’中,狱中也不安宁。一位当时的军代表把我的这些手稿统统抄走,据说烧掉了!”

在监期间,自1956年起,他曾多次参加监狱组织的外出参观,也曾在上海人民广场参观过五一节、国庆节庆祝大会,还多次参加过政治学习。

到了劳改工厂之,本来在上海康定东路居住、养病的妻子,获准迁来与他同住。由于周恩来的关照,劳改工厂每月发给他八十元生活费,比当时劳改工厂厂的工资还高。他和妻子住在一间二十平方米的平里,但只能在院内活,不得出院门。外出要请假,要有人陪同。

使郑超麟到万分遗憾的是,1979年,当他完全获得自由,真正“弗来”,迁入新居才几个月时,妻子却因心脏病去世!她是云南昆明人,生于1902年12月18,终年七十七岁。

我在那张“全家福”下面,看到郑超麟所写的一首《鱼儿》,寄托了对妻儿的一腔情:

记当年双栖梁燕,一雏初展毛羽。甘泉烽火频惊夜,四茫茫烟雾,愁几许!但双翦差池,未改原风度。雏儿颖悟,一笑一颦,一言一,总有可人处。天何意?蕊先凋霜枝早折风雨。河滔宛转三年近,旧眼无言漫注。终莫补!似清夜流星,一闪随尘土。韶华易误,况比翼分飞,故巢久破,追想更凄楚。

我发觉郑超麟先生确“闲词句学苏辛”,请他出示诗词。他拿出了他的诗词集手稿,封面上写着《玉尹残集》。

我不解其意,问:“玉尹何意?”

他笑:“反正总有用意。”

我猜:“玉尹,是不是‘狱音’的谐音?”

他大笑说:“你猜对一半。玉尹,即‘狱隐’,是在狱中隐藏下来的。因为在狱中写了四百多首诗词,全被那位‘军代表’抄走。出狱,我凭记忆默写。只忆出八十四首,故称‘玉尹残集’。”

我翻看他的诗集,大都是写他在狱中的所思所念,一心曲。如《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

剩蛋残糖对晚晴。

终胜游墟墓上,

(20 / 32)
出没风波里

出没风波里

作者:叶永烈
类型:历史军事
完结:
时间:2018-06-15 07:20

大家正在读
相关内容
卡旦小说网 |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16-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繁体中文)

电子邮箱:mail